近期,石家庄市长安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开展实地调查摸排,针对辖区内美甲、美容等门店非法开展打耳洞等医疗美容项目并发布医疗广告的违法行为,向有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书,依法督促协同履职。
“经查,这些门店并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资质,根据《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打耳洞,穿脐环,上鼻钉……属于美容外科一级项目,应当在设有医疗美容科或整形外科的一级综合医院和门诊部,或者设有医疗美容科的诊所进行。”该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时保喆向医疗监管部门通报了调查情况。
“打耳洞,卫生安全无保障”。看似操作便捷的“打耳洞”,却是一项需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的医疗美容项目,对器械和身体部位的消毒等操作要求很高,操作不规范,易造成耳朵感染发炎,有的可能造成疤痕疙瘩、耳廊软组织坏死、耳廓的变形,还有的甚至可能造成艾滋病、乙肝、梅毒等病毒感染,成为病毒携带者,危害人体健康。
为切实履行检察公益诉讼职责,该院第四检察部指派人员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暗访活动。期间,排查发现商业街区等117家饰品店、美甲店、美容院、理发店,存在向顾客提供穿耳孔术等医疗美容服务的现象,以及医疗器具未经消毒等问题,依法固定了相关证据。
“捋清职责,分级负责,监督履职”。3月3日,该院召开案件磋商会议,向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发出行政诉前检察建议书,要求卫生监管部门全面排查整改,依法对涉案美甲店、饰品店非法提供医疗美容服务的行为进行查处,加强对辖区内医疗美容服务行为经营不规范等问题的监管措施。同时,要求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医疗美容相关法律法规和科普力度,既要引导相关市场主体树立守法经营意识,自觉规范经营行为,又要让广大消费者能够区分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做好甄别,防范风险。
“协同履职,合力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检察建议送达后,相关执法部门表示,将根据检察建议书的内容,成立专项调查小组,查处有关店铺非法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和非法发布医疗广告的违法行为,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下一步,长安区检察院将持续跟进,强化与行政执法部门衔接配合,形成整顿合力,督促健全完善执法监管机制。
公益诉讼检察官提示:爱美人士接受医疗美容一定要到正规的机构,选择美容整形医生时,要看“三证”,即医师资格证、执业医师证以及医疗美容主诊医生证,以防损害自身健康权益。